3)严格控制注温与注速,采用短粗锭型,---结晶条件。
(2)枝晶偏析 属于微观偏析。树枝状结晶与晶间微区成分的不均匀性,可能引起组织性能的不均匀分布。采用扫描电镜(sem)、波谱仪(wds)、能谱仪(eds)进行微区观察和成分分析可以检出并阐明原因,一般通过高温扩散加热,锻压合理变形与均匀化热处理可以消除或减轻其---影响。
当温度超过300℃-400℃(钢的蓝脆区),达到700℃-800℃时,变形阻力将急剧减小,变形能也得到很大---。
根据在不同的温度区域进行的锻造加工,针对锻件和锻造加工工艺要求的不同,可分为冷锻、温锻、热锻三个成型温度区域。
原本这种温度区域的划分并无严格的界限,一般地讲,在有再结晶的温度区域的锻造加工叫热锻,不加热在室温下的锻造加工叫冷锻。
在低温锻造加工时,锻件的尺寸变化很小。在700℃以下锻造加工,氧化皮形成少,而且表面无脱碳现象。因此,只要变形能在成形能范围内,冷锻容易得到---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。
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润滑冷却,700℃以下的温锻也可以获得---的精度。热锻时,由于变形能和变形阻力都很小,可以锻造加工形状复杂的大锻件。要得到高尺寸精度的锻件,可在900℃-1000℃温度域内用热锻加工。
校正分为热校正和冷校正。热校正通常与模锻在同一火次进行,但是安排在切边和冲孔之后。它可以在模锻锤的终锻模膛内进行,也可以在校正设备(如摩擦压力机等)上的校正模中进行,还可以在切边压力机上的复合式切边-校正或冲孔-校正模内进行。
热校正一般用于大型锻件、高合金钢锻件,以及容易在切边、冲孔时变形的形状复杂锻件。
冷校正一般是在热处理和清理工序之后,在摩擦压力机和曲柄压力机等设备的校正模中进行,一般用于中小型结构钢锻件,以及容易在冷切边冲孔、热处理和滚筒清理过程中产生变形的锻件。为了提高塑性、防止产生裂纹,在冷校正前,有时需要对锻件进行退火或正火处理。